AI时代的就业真相:1.8亿岗位数据揭示的生存法则
日期:2025-11-19 15:04:21 / 人气:1

在AI迅猛发展的当下,关于它将取代多少工作岗位的讨论众说纷纭,但真实可靠的数据却极为稀缺。最近,一项针对全球近1.8亿个工作岗位(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的大规模研究,为我们揭开了AI时代就业格局变化的神秘面纱。研究显示,2025年总体岗位数量下降了8%,然而,这看似统一的数字背后,不同岗位的命运却天差地别——有些岗位数量暴跌30%,而有些则逆势增长40%。在这场变革中,究竟谁会被淘汰?谁又能胜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在AI时代取得成功呢?
AI时代的就业现状:数据不会说谎
正在消失的工作:执行型岗位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岗位数量下降最为严重的工作往往具有执行型、重复性、可标准化的共同特征。
• 创意执行类岗位重创:创意执行类岗位受到的冲击较大,降幅在25% - 35%之间。例如,电脑图形艺术家的岗位数量下降了33%,摄影师下降了28%,作家/文案下降了28%,记者/报道员下降了22%。不过,并非所有创意工作都在衰退。同样是创意领域,创意总监、创意经理、产品设计师的需求却基本稳定。这是因为这些岗位需要的并非单纯的执行,而是战略思考、客户沟通以及决策判断,而这些能力恰恰是AI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的。
• 白领岗位的分化:企业合规专家岗位数量下降了28%,可持续发展专家岗位下降了25%到35%,医疗文书岗位下降了20%。这充分印证了一个观点:初级信息加工(如信息收集、分析)的岗位,尤其是那些有几年工作经验,但尚未成为行业顶级专家的白领岗位,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如今,大模型已经具备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当你的工作可以被简单描述为“收集数据 - 整理报告 - 提交汇报”时,就需要格外警惕了。
逆势增长的工作:AI基础设施建设者
与AI相关的岗位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
• AI技术栈岗位:机器学习工程师岗位数量增长了40%,在2025年成为增长最快的岗位;机器人工程师增长了11%,研究/应用科学家增长了11%,数据中心工程师增长了9%。
• 战略决策类岗位:数据工程总监岗位增长了23%,房地产总监岗位增长了21%,法务总监岗位增长了21%,软件工程总监岗位增长了14%,工程VP岗位增长了12%。
数据还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高级领导岗位数量仅下降了1.7%(远好于市场基准),中层管理岗位下降了5.7%,个人贡献者岗位下降了9%。职位越高,表现越好。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AI工具正在赋能高层决策者,而非底层执行者。一位产品VP如今可以利用Cursor快速验证技术方案,用Claude原型化产品想法,从而减少对众多工程师汇报的依赖。这就是AI时代的新现实。
保持韧性的工作:人性化和复杂决策
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原本被认为“必然被AI取代”的岗位,反而表现稳健。
• 技术岗位的韧性:软件工程师岗位数量基本持平(下降0.5%到增长2%),数据分析师岗位增长了0.5%,数据工程师岗位增长了5.2%。这是因为AI工具(如Cursor、Claude Code)让工程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而非让他们变得多余。当开发者配备Claude Code时,他们不会失业,反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更快地交付功能。
• 需要共情和判断的岗位:客服代表岗位数量下降了4%(好于 - 8%的基准),销售岗位总体保持稳定(下降2%到增长2%)。公司发现,AI聊天机器人虽然能够处理简单的咨询,但在复杂问题、情绪安抚以及灵活决策方面,仍然需要真人。Klarna曾高调用AI替代客服团队,但最终又把他们招了回来。
• 新兴营销岗位:影响者营销专家岗位增长了18.3%,GTM工程师岗位增长了205%。随着互联网上充斥着AI生成的内容,人们对传统渠道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但对真实的、有温度的人(如网红博主)的信任反而上升了。
AI时代什么样的人会成功?
四大核心能力
• 快速学习能力:AI可以加速学习过程,但它无法替代你学习。数据显示,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需要持续学习的岗位保持了一定的韧性,而那些停留在舒适区、依赖过往经验的岗位(如初级文案、图形艺术家)则在快速衰退。
• 决策能力:能够利用AI的信息搜集能力,快速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这解释了为什么高管岗位的表现远好于中层和基层,因为高管的的核心价值在于判断和决策,而非单纯的执行。
• 对市场需求和商业逻辑的理解:数据中表现最好的角色,如创业者(能创造新价值)、产品经理(连接用户和技术)、架构师(设计系统而非写代码)、销售总监(理解客户需求),都是对市场需求、商业逻辑以及技术实现有着深入了解的岗位。
• 监督和指导AI工作的能力:能够监督、指导AI工作的人,能够为AI的产出兜底,即能够给AI指明方向,评判AI的结果好坏,若结果不够好,知道如何改进,甚至能够手动修改。这就是为什么创意总监(下降2%)比创意执行(下降33%)表现好得多,因为前者能够评判AI生成的设计是否符合品牌调性,而后者只是执行具体任务。
利好三类人
• 专家:能够与AI良好协同,利用AI、评判AI并能够兜底。数据印证了这一点,软件工程师(专家级)岗位稳定,初级程序员(执行级)岗位下降;创意总监(专家级)岗位稳定,图形艺术家(执行级)岗位下降了33%。
• 创业者、管理者:能够利用AI进行生产和创造价值,对需求、商业逻辑和企业运营较为熟悉。从岗位数据来看,高级领导岗位下降1.7%,中层管理岗位下降5.7%,个人贡献者岗位下降9%,层级越高,表现越好。
• 大学生:没有包袱,没有负债,精力充沛,并且有幸遇到了时代红利,可以更好地探索和发展,成为Builder或创业者,而不是像35岁 + 的中年人那样面临裁员风险。他们对技术可以不精通,但需要有所了解。这也是新兴岗位如市场营销、GTM工程师等增长迅猛的原因之一,年轻人更容易拥抱新工具和新模式。
AI时代的生存法则
AI时代,人群被分为两类——生产者和消费者,执行者会迅速消失。
• 生产者:利用AI增加生产力。例如机器学习工程师岗位增长了40%,数据工程总监岗位增长了23%,软件工程师岗位保持稳定,创意总监岗位稳定,销售总监岗位增长了2.5%。
• 执行者:执行者阵营(正在被动淘汰),如图形艺术家岗位下降了33%,摄影师岗位下降了28%,文案岗位下降了28%,合规专家岗位下降了28%。关键差异在于,你是在用AI创造价值,还是在被AI替代价值。
给普通人的三点建议
从执行者转型为决策者
不要仅仅只会“做事”,更要学会“判断该做什么事”。比如,不要只会写代码,还要理解产品设计的缘由;不要只会设计图标,还要理解品牌策略和用户心理;不要只会写报告,还要能够提出战略建议。
建立“AI协作能力”
把AI当作你的助手,而非竞争对手。利用Claude/ChatGPT加速信息收集,用Claude Code提升编程效率,用Midjourney快速原型化创意。但关键在于,你要能够判断AI的输出质量,并且知道如何改进。
投资“不可替代性”
聚焦于AI难以替代的能力,如共情能力(客服、销售)、创造性思维(战略、创意方向)、复杂决策(管理、投资)以及人际关系(网络、协作)。
结语
AI时代的就业市场并非是一场“全面崩盘”,而是一次“精准重构”。被淘汰的不是某个行业,而是某种工作模式,即执行型、重复性、可标准化的工作模式;胜出的也不是某个职业,而是某种能力,如决策力、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协作力。
1.8亿岗位的数据告诉我们:不要抗拒AI,而要学会使用AI;不要做执行者,而要做决策者;不要出卖自己的时间,而要售卖自己的价值;不要等待被选择,而要主动创造。AI时代,最大的风险并非失业,而是继续用旧思维去做旧工作,假装一切都没有改变。记住,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而不是简单、容易、熟悉的事。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台湾海峡的风11-19
- 俞敏洪真“翻车”了?11-19
- AI投资焦虑期:华尔街与硅谷的博...11-19
- AI时代的就业真相:1.8亿岗位数...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