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YU7 推出 “晕车舒缓模式”,坐电车终于可以不晕车了吗?
日期:2025-06-30 13:45:23 / 人气:9

6 月 26 日,小米在北京举办的 “人车家全生态” 发布会上,众多新品惊艳亮相,其中小米首款豪华高性能 SUV—— 小米 YU7 备受瞩目。其外观设计、价格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尤为吸睛的,当属小米 YU7 推出的 “晕车舒缓模式”,这一功能瞬间抓住了众多晕车人士的目光。
小米汽车官方信息显示,小米 YU7“通过动力输出、能量回收和底盘悬架的专属调校,开发了晕车舒缓模式,该模式下加减速更舒缓、过弯更平稳、有效降低刺激感”,并且在前期试验中,经医院试验表明,晕车发生率降低 51%,晕车发生时间延迟 16% 。在社交媒体上,常常能看到人们抱怨 “一坐电车就晕车”,那么相比燃油车,电车真的更容易让人晕车吗?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小米 YU7 的 “晕车舒缓模式” 又是否真的能解决这一困扰呢?
电车上,晕车可能更严重
晕车属于晕动症的一种,晕动症还包括晕船、晕机甚至晕娱乐器械等情况。虽然目前医学界对于晕动症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主流观点认为,晕动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身体不同部位传递给大脑的 “运动信息” 存在冲突。大脑对人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主要依赖前庭器官、体感以及视觉等方面的信息,当人主动运动时,这些来源的运动信息通常是一致的;然而在被动运动时,信息就可能出现不一致,进而引发晕动症,具体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乏力、出冷汗等。
有数据表明,相比燃油车,电车乘客自我报告的晕车发生率高出 10% - 30%。在另一项针对中国内地的研究中,收集的 639 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尽管电车的晕动症发生频率没有高于燃油车,但其引发的晕动症症状更为严重。总体来看,电车确实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晕车情况,至于背后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不过存在几种猜测。
一种猜测与 “经验依赖” 有关。如今电动车日益普及,但在日常生活中,燃油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司机和乘客长期与燃油车接触,彼此之间有了更长时间的相互适应,对燃油车的各种 “线索” 更加熟悉,比如发动机的轰鸣声通常意味着车辆 “启动” 或 “加速”,大脑会根据这些线索对车辆接下来的运动状态产生心理预期。研究指出,当人们能够预知即将发生的运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晕动症。习惯乘坐燃油车的人,大脑已经习惯依据发动机轰鸣声、振动、扭矩等信号来感知汽车的运动,而首次乘坐电车的人,大脑需要重新适应全新的运动环境,这就可能加重晕车的感觉。
另一种猜测认为,电车特有的再生制动(RB)技术或许是加重晕车的关键因素。再生制动是电车的能量回收技术,在传统制动过程中,车辆动能会转化为热能散失,而再生制动系统则能将制动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高级别的再生制动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能量回收。2024 年的一项研究中,16 名晕动症患者参与道路测试,结果显示高级别的再生制动会诱发晕动症,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在使用高级别再生制动时,提供听觉运动提示可减轻晕动病。
此外,当下不少电车都配备了各种屏幕,且车辆内部屏幕数量不断增多、尺寸持续增大,这也被认为与晕动症发生率上升有关。屏幕在向用户提供大量视觉信息的同时,削弱了他们获取车辆外部景象(与其他感官信息一致的 “正确” 视觉信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晕车的风险。
小米 YU7 的 “晕车舒缓模式” 管用吗?
从小米汽车官方介绍可知,小米 YU7 对 “动力输出、能量回收和底盘悬架” 进行了专属调校。前文提到的再生制动作为能量回收技术,与动力输出一同直接影响电车的加减速过程,而这与晕动症发作紧密相关。若开启 “晕车舒缓模式” 后,电车加减速变得更加舒缓,降低了对人体的刺激感,那么晕动症患者确实有可能获得更好的乘坐体验。
悬架系统作为汽车底盘的核心部件,具备缓冲和支撑等功能,直接决定车身震动、晃动、侧倾、点头和后仰等运动的幅度。相关研究表明,乘客晕车的不适程度与车厢的纵向振动及俯仰运动有关,所以对底盘悬架进行调校,也具备减轻晕动症的潜力。
不过,小米 YU7 “晕车舒缓模式” 对每个人晕车发生概率和发生时间的实际影响,还需要各位乘客亲自体验才能知晓。其实,在防晕车功能研发方面,小米并非先驱。今年 3 月,东风日产就曾为电车推出 “全域智能防晕车模式”,其发言人表示,在车辆起步加减速、巡航、匀速行驶以及过弯时,智能系统会通过一系列操作让车辆行驶更平稳,减少振动和侧倾,以此达到防晕车的目的。
晕车确实会给人带来不适,但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电车更是越来越常见。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新车中电车占比达 22%,而 2023 年这一比例为 18% ,且该数据仍在持续增长。车企关注到用户防晕车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若无法有效缓解电车晕车问题,严重的症状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对电车望而却步。当然,车企采取的措施在不同个体上的改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如果实在难以适应又不得不经常乘车,也有许多预防措施可供选择,比如坐车时选择靠前的位置,乘车前避免食用油腻或气味过重的食物,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开窗通风,症状严重的晕动症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茶苯海明等药物来缓解不适。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作为全职妈妈,我是如何一年读超...06-30
- 谷歌杀疯,百万 token 神器免费开...06-30
- 谷歌杀疯,百万 token 神器免费开...06-30
- 说好的消费降级,为何小米YU7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