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搜爆了,16款AI实测挑战,AI也会玩套路了?
日期:2025-06-08 16:26:35 / 人气:26
一、事件背景
2025年高考拉开帷幕,语文考试结束后,“#2025高考作文题#”迅速登顶热搜。“让AI写高考作文”成为年度科技测评传统,这既是检验中文大模型综合能力的窗口,也是科技与人文的现实碰撞。智东西对16款主流AI助手展开高考作文写作测试,涵盖字节跳动豆包、腾讯元宝等国内外知名产品。

二、测试设置
(一)测试题目
基于2025年全国高考一卷真实作文题,要求AI生成完整800字以上的议论文或散文,鼓励自由命题。
(二)评估维度
虽未详细提及具体维度,但从对AI作文的分析来看,可能涉及审题立意、内容质量、语言表达、结构逻辑、创新程度等方面。
三、AI写作表现分析
(一)不同AI写作策略差异
豆包:倾向将作文任务拆解为多个要点,以大数据与语言建模优势迅速构建写作框架,追求高效与覆盖面。
DeepSeek:偏好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递进式推理打磨论证路径,更注重逻辑完整性与思辨深度。
(二)各款AI具体表现
国际AI
ChatGPT(GPT - 4o):作文题目为“嘶哑的歌喉,炽热的灵魂”,节奏稳、结构清晰,引用自然,语言有文学张力,引用老舍、艾青、穆旦的诗句探讨主题,AI痕迹控制好,完成度高,语言风格贴近人类写作。
Gemini(Gemini 2.5 Flash):以“土地与歌唱:生命的回响”为题,对诗句深入解读,探讨个体与民族在困境中发声,结构稳定、语言顺滑,但缺少明显情绪起伏,有轻微AI痕迹。
Grok(Grok 3):题目是“以嘶哑的喉咙歌唱”,展现情感递进与升华,文章较长、内容丰富,情绪控制得当,有节奏感,“沉默是孕育,歌唱是释放,拥抱是实现”一句出彩,AI感不明显。
Kimi(Kimi k1.5):以“以歌为笔,绘就时代画卷”为题,探讨歌声重要性,结构清晰、逻辑完整,但缺少波澜,语言表达缺乏变化,过渡句、套话语句频出,AI感明显。
MiniMax(MiniMax - 01):题目为“在嘶哑中歌唱,于苦难中崛起”,将三段文字视为火炬较有新意,行文风格偏宏观叙事,语感稳重,但存在AI使用典型结构语句的重复性倾向。
Perplexity(GPT - 4):以“用心歌唱:在困境中坚持表达的力量”为题,将作品视为传递共同主题,结构清楚、语句通顺,语感平稳略显单调,AI痕迹轻微。
国产AI
豆包(Doubao - 1.5 - thinking - pro):以“以声为炬,歌以咏志”为题,巧妙解读作品,结构清晰、逻辑递进,但模板化倾向明显,缺乏句式变化。
腾讯元宝(Hunyuan T1):以“苦难的熔炉与精神的涅槃”为题,将意象构成“精神史诗”,语言偏抽象,文学理论功底扎实,但结构逻辑缺乏“人类叙事惯性”,有“系统推理感”。
夸克:以“以血与歌铸就民族之魂”为题,将三段文字视为民族魂魄铸就阶段,逻辑链清晰,结构完整,情绪递进自然,语言张力较强,AI生成痕迹控制较好。
通义千问(QwQ - 32B):以“血色歌喉”为题,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诗人开篇,将作品置于宏大背景中,语言感性、表达文艺,风格不符合高考常规文风。
文小言(文心4.5 Turbo):以“以心为歌,奏响时代强音”为题,将作品视为传递精神,语言顺畅、情绪平稳,但语言样式重复,AI生成感偏重。
智谱清言(GLM - 4 - Air - 0414):以“声音里的力量”为题,围绕“声音”意象展开,表达自然、逻辑推进顺滑,文风稳定、语言克制,表现相对自然。
讯飞星火(讯飞星火X1):以“破茧成声:从沉默到觉醒的三重奏”为题,将作品视为精神图谱,立意新颖,比喻富有想象力,引证丰富,AI痕迹轻微,结构感与逻辑性兼具。
天工(DeepSeek - R1):以“苦难中的坚守与觉醒 -- 论抗战文学中的民族精神传承”为题,将作品置于抗战文学背景下解读,语言平实、观点明确,但缺少情绪起伏和语言张力,风格模式化。
商量(日日新SenseNova V6):以“暗夜歌者与文明曙光”为题,将作品视为中华文明悲壮群像,引用密集,语气稳,采用史料类写作方式,表达偏知识性,有AI痕迹。
四、AI写作共性问题
(一)结构方面
超过90%的AI助手采用“沉默—歌唱—拥抱”的三段递进结构,15款产品行文结构高度一致,存在模板化问题。
(二)文风方面
部分AI助手如ChatGPT、MiniMax插入小标题结构,略显“套路”;通义千问的西方文学特色写法有“跑偏”倾向。
(三)语言表达方面
12篇作文直接使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意象,缺乏创新写法;10款产品结尾进入“上价值”模式,词语高度同质化。
五、总结与思考
整体来看,16篇AI作文大多能遵循高考常见写作框架,达到形式上的合格线,但存在模板化表达、套话引用、立意趋同等共性难题,导致作文虽“写得对”却“过于像AI”。这反映出当前AI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创作方面虽有一定进展,但在创新思维、情感表达和个性化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AI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复杂语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作为全职妈妈,我是如何一年读超...06-30
- 谷歌杀疯,百万 token 神器免费开...06-30
- 谷歌杀疯,百万 token 神器免费开...06-30
- 说好的消费降级,为何小米YU7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