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喂奶,真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日期:2025-10-29 14:40:25 / 人气: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因素都会改变乳腺癌风险,比如遗传性基因突变、肥胖等会增加风险,但反过来,生过孩子,尤其是哺乳过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长期风险会显著降低,尤其是对于最棘手的亚型——三阴性乳腺癌,保护效果尤其明显。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近期发表在顶尖科学期刊《自然》上的一项重磅研究给出了全新答案。
一、防癌关键:不是激素,而是免疫T细胞
此前,主流猜想认为生育和哺乳降低乳腺癌风险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但新研究提出了免疫机制的全新理论:生育史和哺乳史能永久性地改变乳房的免疫环境。研究者对比有生育史和无生育史女性的乳腺组织样本发现,有生育史的女性乳腺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包括整体免疫细胞、T细胞以及对癌细胞控制最关键的杀伤型T细胞。
更重要的是,即使不幸患癌,有生育史的患者(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内免疫T细胞更多,接受免疫疗法后的预后更好。研究指出,怀孕和哺乳过程中乳房的结构重塑是关键:孕期乳腺细胞增殖、乳腺膨胀,哺乳期后细胞凋亡、乳腺复原,这一过程类似肿瘤生长,会激活免疫反应,如同免疫细胞的“实战演习”。
演习中,乳腺细胞暴露的肿瘤相关免疫抗原会激活T细胞,使其学会识别潜在“坏蛋”。任务结束后,部分被激活的T细胞不会撤离,而是成为“常驻记忆T细胞”(TRM)长期驻扎在乳腺组织中。这些“常驻部队”能在后续出现突变细胞时提前清除,成为降低长期乳腺癌风险的核心。
二、小鼠实验验证:完整周期是关键
为明确机理,科学家开展了小鼠实验。对比“生过孩子+喂过奶”与“没生过孩子”的小鼠发现,有生育哺乳经历的母鼠植入乳腺癌细胞后,肿瘤生长更慢,肿瘤组织中T细胞密度更高、免疫系统更活跃。
进一步实验区分“怀孕”与“怀孕+哺乳”的作用:对照组(未生育)、生过孩子但未喂奶组、生过孩子且喂奶组。结果显示,仅第三组小鼠的T细胞水平和活性显著增加,说明必须经历“怀孕-哺乳-乳腺退化”完整周期才能实现免疫激活和保护,怀孕是“启动”,哺乳是“训练”,乳腺退化是“驻扎部署”,缺一不可。这是科学家首次用免疫学证据解释生育哺乳降低乳腺癌风险的原因。
三、对人类的启示与未来方向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该研究对癌症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潜在方向是模拟怀孕免疫反应,开发防癌疫苗或免疫疗法。当前我国生育率和哺乳率下降,部分职场妈妈提前断奶或不哺乳,理论上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尤其高危人群(如携带BRCA基因突变者)面临两难。
未来或可通过药物模拟哺乳后的免疫环境,人为增加“常驻记忆T细胞”,为无法经历生育哺乳的女性提供同等免疫保护,或帮助患者提升免疫疗法效果。但目前仍有诸多科学问题待解:免疫T细胞如何被激活、识别何种抗原、“常驻记忆T细胞”能否提取研究等,且该研究基于西方人群样本,中国女性情况还需本土研究验证。
这项研究展现了生命连接的温柔图景:孕育下一代时,妈妈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自然的免疫保护,这是进化的智慧。期待未来更多研究能将这种自然保护机制转化为造福人类的医学力量。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Parity and lactation induce T cell mediated breast cancer protection. Nature 2025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生娃喂奶,真能降低乳腺癌风险?10-29
- 美国饮食“蛋白质化”:一场全民...10-29
- AI全球“斗蛐蛐”:投资竞赛中的...10-29
- 适老化,一场集体自嗨?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