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入境游:飞行7000公里,游览中国小镇

日期:2025-10-04 12:17:28 / 人气:39


剧馆里一天1000多场演出、随处可见穿汉服的洋面孔、凌晨一点的夜市依旧人声鼎沸,曾经只闻其名的“神秘东方”,在这个国庆节正成为全球游客的打卡胜地。从TikTok上230万条“China Travel”主题帖子,到外国游客扛着相机穿梭在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街巷,中国入境游正迎来一场从“一线城市打卡”到“小城深度漫游”的全新热潮。
一、数据狂飙:免签政策点燃入境热情
“你好,中国!”意大利网红“无语哥”卡比·拉梅在北京机场的兴奋呐喊,道出了无数外国游客的心声。随着中国对47国公民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以及过境免签期从72小时延长至240小时、新增21个过境口岸,入境游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前8个月,外国人入境人数达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其中免签入境者1589万人次,同比激增52.1%。
上海作为入境游“门户城市”,数据尤为亮眼。2025年1-8月,上海接待海外游客410万人次,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客源国均实现大幅增长——韩国游客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9%;日本游客38.9万人次,同比增长55.4%。政策红利的效果在泰国游客身上体现得更为直观:去年3月免签政策启动后,泰国来沪游客从2月的3923人激增至20609人,今年3月更是飙升至62324人,实现几何级数增长。
为便利外籍游客,上海在国庆假期推出中国首个入境文旅消费自助系统“Meet China数字大屏”,实现“秒懂、秒选、秒见、秒付”,后续将在全国布点10000组。入境游的火爆还带动了消费热潮,前8个月全国离境退税商店突破1万家,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7.5%和96.9%,享受退税人数增长2.5倍,“中国游+中国购”的双热格局已然形成。
二、风向转变:从“京沪打卡”到“小城深度游”
曾经,外国游客的中国行程多锁定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今他们的足迹已延伸至171个中国城市(较去年新增18个),且增长最快的前20个目的地全部为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同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9倍,内蒙古二连浩特、西藏林芝、新疆阿勒泰增幅超5倍。这些“宝藏小城”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魅力,成为入境游新宠。
“我特地飞了7000多公里,来到瓷都景德镇。”澳大利亚游客Corey在社交媒体分享体验制瓷工艺的视频,引发海外网友热议。在景德镇,外国游客沉浸式学习制瓷流程;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华灯初上时,金发碧眼的游客身着汉服漫步,品尝非遗美食,感受大唐盛世的氛围感;德国游客汉娜避开热门路线,在青岛、重庆预约汉服写真,“穿上汉服的那一刻,好像穿越了”。
过境免签期的延长,让“深度游”成为可能。山西拥有2.8万处古建筑,新政策实施后,外国游客有充足时间探索晋商文化与古建艺术;杭州推出中秋赏月、中医药养生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境外游客停留。从“走马观花”到“沉浸体验”,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渴望触摸中国的文化肌理。
三、认知刷新:日常中国打动世界
入境游的火爆,更是一场“中国形象”的生动传播。俄罗斯游客的激增成为今年国庆的新亮点——自9月15日中俄免签政策试行后,俄罗斯赴华航班预订量同比增长70%,酒店预订量增长60%。预计2025年俄罗斯来华游客将超200万人次,中国有望成为其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在社交媒体上,外国游客镜头里的“中国日常”正在改写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意大利博主马可惊叹上海外滩的“未来感”,直言“高铁先进、手机支付方便,煎饼果子摊都能用Apple Pay”;英国“好轻松一家”卖掉房子游中国,记录高铁点外卖、兵马俑亲子研学的温馨瞬间;法国游客在长沙夜市边走边吃的惬意、德国游客品尝羊肉泡馍的惊喜,这些无脚本的日常片段,收获数百万点赞。
“曾经我们惊讶于欧美的设施,如今外国人来中国打卡同样的东西,甚至觉得更现代、更便利。”一位中国网友的评论道出了关键。当汉服、相声、陶瓷、夜市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当小城故事与大国风貌交相辉映,中国入境游早已超越“旅游”本身,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扇窗。而这扇窗,正向着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向敞开。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