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10:AI影像功能背后的利与弊

日期:2025-08-26 10:47:24 / 人气:1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摄影领域不断推陈出新,Google Pixel 10系列手机的发布引发了广泛关注。它不仅搭载了先进的AI技术助力拍照与修图,还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功能,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照片真实性的深入思考。

AI修图:便捷与局限并存

全新发布的Pixel 10系列手机,凭借AI技术为摄影带来了更多可能。它不仅能用AI辅助拍照和增强远距离照片效果,还支持全新的AI修图工具。用户只需动动嘴皮子,告诉Gemini想要的图片效果,AI就能自动完成修图。

对于摄影大神而言,他们早已熟练驾驭各种后期处理软件,能手动微调实现各种效果,对这种AI修图功能可能觉得可有可无。然而,对于众多小白用户来说,面对拍得丑丑的照片,往往不知问题所在,更不知道如何调整。像镜头炫光、“死亡顶光”这类照片,用传统修图软件修复难度极大,需要复杂精细的操作,很多人对此束手无策。但有了Pixel 10的AI修图功能,只需告诉Gemini修复光线等问题,稍作等待就能获得自然优化的图片。甚至移除背景杂物、增添天空云彩,或者概括地说“修复这张老照片”,Gemini都能理解并完成。

与一些国产厂商的AI语音助手和苹果演示过的AI Siri修图相比,Pixel 10的Gemini修图功能优势明显。其他AI助手大多只能理解单一功能指令,如“美颜”“提亮”,能力强些的能实现消除路人或风格化。而Gemini利用自家模型的文生图能力,根据用户prompt在原图基础上重新绘制。并且,该功能集成在Pixel 10自带的默认照片应用中,无需在不同应用间切换,流程便捷。由于依赖云端大模型生图,国内厂商可与豆包等大模型合作,将指令修图功能集成在系统本地。

此外,全新的Tensor G5芯片更换台积电代工后性能提升,让Gemini Nano模型在本地运行效率大幅提高,使得Google能将AI融入相机,实现增强的100倍变焦功能Pro Res Zoom。一般相机镜头原生分辨率100倍拍摄的照片模糊不堪,而Pixel 10 Pro拍摄后能通过本地AI算出传感器缺失的细节,生成相对清晰的照片,仅需4 - 5秒。不过,Pixel 10的一些AI影像功能也存在“为AI而AI”的情况,价值有限。例如“Camera Coach(相机教练)”功能,虽能利用端侧AI分析取景框并提供备选成片效果及详细拍摄步骤,但相比华为类似功能直接自动变焦完成构图,其直接出结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照片真实性:AI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AI在Pixel手机影像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照片真实性的讨论愈发重要。去年Pixel Studio因能随意魔改普通照片引发巨大争议,今年Pixel 10的AI影像功能有所收敛,更多是基于出片的增强,减少了用户自由发挥空间。同时,Google为Google Photo相册应用引进了“C2PA”的内容凭证,每张Pixel 10拍摄的照片在详细信息中都能显示拍摄设备和是否经过AI编辑。Pixel相机产品经理认为,C2PA这种不易修改的标识比传统水印更有作用,目前该标记方式处于“教育期”。

但什么样的照片算“经过AI编辑”呢?像往马路照片添火、往饭菜照片放蟑螂这类明显改动自然属于AI编辑,这也是Google添加C2PA的主要原因,以避免人们被真实性极高的AI改图欺骗,同时也是对去年争议的回应。苹果也曾面临类似纠结,原本将照片视为可信赖的现实指标,因用户需求强烈才迈出一小步,允许用户清理照片无关细节,且被AI编辑过的照片会被标记并能随时回退。

然而,对于Pixel 10的100倍变焦是否属于AI编辑存在争议。长久以来,手机摄影离不开算法增强对被拍摄对象的识别和改善画面细节,Pro Res Zoom是这一流程的进一步发展,与国内主打“望远”的超长焦30倍变焦后依赖还原画面细节类似,以往影像手机主打的“拍月亮”也依靠算法补全细节。在Google看来,这些都属于AI编辑范畴并在C2PA中进行了标注,而不少厂商的“多帧合成”影像技术同样如此。但目前对于哪些属于“AI编辑”并没有具体标准,一张仅用AI增强画质的照片和一张AI添加奇怪元素的照片,在真实性上差距明显。

当照片是否经过AI编辑的标准全网普及且社交平台显示相关信息后,拍摄和分享可能会变味。我们拍摄和发布的照片往往是记忆和情感的保留与分享,表达重于真实。而C2PA以客观方式展示照片的虚构过程并公开,就像在小红书发精修美照,若显示“精修过”可能会打消发图热情。C2PA最早出现在徕卡M11 - P相机上,对于纪实摄影相机而言,它能成为新闻真实的证据,保护影像创作者的数字版权。但在当下人人都有摄像头和发声渠道的时代,个人表达和照片真实的边界逐渐模糊,随手记录的生活照也可能引发全民热议的社会议题。

AI在美化我们拍摄记忆、让表达更自由的同时,也稀释了影像的真实感。如何在“表达”与“真实”之间找到平衡,是整个行业和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