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科学求助他人,你不必独自承担所有

日期:2025-06-08 16:29:47 / 人气:16


神译局编译团队聚焦科技、商业、职场和生活等领域,为你介绍国外新技术、新观点和新风向。生活中,很多人羞于开口求助,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其实,请求他人帮助并非软弱或懒惰,每个人都需要支持。那么,何时求助、向谁求助以及如何表达呢?本文将为你解答。

一、很多人羞于开口求助
作者接女儿放学时,女儿因怕老师觉得自己弱且老师忙,没让老师帮忙拧开紧的水瓶盖,自己默默忍受口渴。成年人也常如此,寻求帮助会让人不适,宁愿独自承受。作者作为临床心理学家,在客户和自己身上都看到这种模式。比如自己曾因自尊心强,拒绝导师帮助撰写论文,结果费力完成。

不寻求帮助的倾向受文化影响,很多人生活在崇尚个人表现和独立的环境中,家族传承的坚忍性格也让人避免脆弱和依赖他人。但请求并获得帮助是宝贵技能,长期缺乏支持会导致倦怠、疲惫和身心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日常善举能提升受助者和帮助者的幸福感。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寻求帮助都能节省时间精力,提供情感支持。有人因怕尴尬未向有隔阂的家人求助经济援助,结果可能面临住房问题,最终鼓起勇气求助并得到帮助。

二、该怎么做
2.1 审视自己对“寻求帮助”的假设
阻碍求助的想法包括负面联想、自我批评、担心他人看法、自我牺牲信念和高估被拒可能性等。但实际上,人们更愿意提供帮助,寻求建议还能提升他人对你的能力看法。当出现不利于求助的想法时,要提醒自己这些想法不一定准确,不要被其左右。

2.2 下定决心寻求帮助
若在是否求助上犹豫,要考虑短期不适与长期收益的平衡。比如朋友兼同事吉尔为支持丈夫家人,决定请朋友帮忙照顾孩子和宠物,虽有不适应,但从长远看是值得的。可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如什么最重要、是否接近重要目标、是否符合自己想成为的人等问题,来决定是否求助。

2.3 选择求助对象
若需求明显,选择求助对象不难;若不明显,要考虑对方是否具备所需技能、能力或知识。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可能更明智,如情感问题可找心理健康专家。向朋友、亲戚或同事求助时,要考虑关系动态,找值得信任、能积极回应的人。若对方曾拒绝过你,也可再次尝试,他们可能更愿意帮忙。

2.4 考虑提出请求的最佳时机
非紧急问题,要给别人足够时间回应。若对方情绪易起伏,选择其情绪稳定时求助;若对方匆忙或压力大,可等待或询问其是否有能力帮忙。面对面请求有助于建立联系,短信或邮件可让对方有时间考虑,但当面请求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可能更高。

2.5 在内心不适的时候也要开口
求助时可能会因害怕被拒、内疚尴尬或焦虑而本能抗拒。要先意识到这些情绪,通过“情绪冲浪”观察情绪变化。走出舒适区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即使可能被拒绝,也值得一试。

2.6 运用自信的沟通技巧
自信沟通介于侵略性和被动沟通之间,既能直接表达需求,又能尊重他人。可采用“我一直在为____而苦恼。你愿意____吗?”等句式提出请求。把请求看作礼貌询问,对方有权拒绝。若需求迫切,可果断向多人求助;若想维护关系,可软化请求或表示拒绝也没关系。

2.7 尽可能明确自己的需求
请求要简单明了,若不确定需求,可坦诚告知对方一起讨论。提供请求背景和理由时,无需过多赘述。不必道歉、降低请求或承诺回报,强调互惠可能适得其反。

2.8 如果有人同意帮忙,那就心怀感激地接受
别人同意帮忙后,可能需要提供细节或提醒。若对方主动帮忙,不要过度管理。表达感谢,小事简单说“谢谢”,实质性帮助可回礼。同时,要克服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接受他人与自己标准不同。

2.9 如果请求被拒绝,请考虑其他选择
被拒很正常,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认为针对自己。可考虑对方是否只是太累或任务重,下次再尝试。也可灵活变通,寻找其他帮助来源或创造性解决方案。若一次被拒,可按上述方针向其他人求助。

三、总结:如何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虽不舒服,但能提供实际和情感支持,避免倦怠。要审视对求助的假设,下定决心,选对对象,把握时机,克服内心不适,运用自信沟通技巧,明确需求,接受帮助并感恩,被拒后积极寻找其他途径。掌握科学求助的方法,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轻松地前行。

作者:杏鑫娱乐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鑫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