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一场集体自嗨?
日期:2025-10-29 14:39:00 / 人气:4

李阿姨皱着眉头,手指用力地戳着智能手机屏幕,仿佛要把那块玻璃戳穿。“接电话啊,怎么不响呢?”她喃喃自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儿子教过她很多次,只需轻轻一碰那个绿色图标,可她的手指总是不听使唤。一旁的儿子忍不住笑出声:“妈,您这是要把屏幕戳出个窟窿来啊!”
这并非李阿姨一人的困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至3.1亿,占总人口的22%,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而智能终端渗透率超90%。当逾七旬的银发群体与数字时代正面相逢,适老化的核心问题凸显:我们所谓的“适合”,是真的尊重老年人的创新,还是自以为是的安排?
数字鸿沟:被科技孤立的银发族
当银发浪潮与智能终端全面普及的时代碰撞,适老化究竟是赋予尊严的桥梁,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字隔离?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指出,在60 - 70岁群体中,43%的人因视力衰退出现图标识别障碍,31%因手指触觉灵敏度下降导致误操作。这些不是冰冷数字,而是千万家庭日常的真实写照。
多数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超半数使用时长不足5年且每日使用不足一小时。近70%的人仅用手机与家人打电话、视频聊天,其次是浏览新闻、短视频。而在线上缴费、手机支付、挂号就医等复杂功能方面,使用率均低于25%。超三成老人或家属担心误触付费或遭遇诈骗。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调查显示,62%的老年人因界面复杂放弃使用智能设备,78%的视障者无法独立完成网购,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在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面前竖起“隐形壁垒”。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线上支付等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科技产物,成了许多老年人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当社会热议数字化转型成果时,老年人正悄然沦为数字时代的“难民”,这个曾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庞大群体,在智能时代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
智能设备的“适老”悖论:极简还是复杂?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适老化产品总量达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其中,拐杖、轮椅、代步车等助行产品增长迅猛,新增0.6万种,同比增长1032.1%。智能家居作为增长最快领域,正加速融入百姓生活,智能马桶新增0.3万种,同比增长793.3%;智能门锁新增0.2万种,增长620.0%;智能插座新增0.08万种,增幅高达975.7%。
但这些适老化产品是否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所谓的“长辈模式”远不止放大字体。长辈们常与智能平板“斗智斗勇”:点着点着就不知进到哪个页面,想找的功能找不到,想退出的APP又退不掉。
部分产品设计初衷与老年人真实需求错位,导致本应改善老年人生活的产品被闲置。一些产品为追求卖点或提高价格,添加老年人用不到的功能。如部分养老辅具主操控区设置影音娱乐、蓝牙等按钮,复杂界面影响操作,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中消协测评也曝光过此类为虚高价格添加“鸡肋”功能的产品。
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检测产品单一且被动。调研显示,中国老年科技产品中62%的功能集中于健康监测,但多数产品仅能记录数据,缺乏基于用户特征的个性化健康建议,老年人迫切需要的“防跌倒”和“急救响应”等功能未得到满足。
还有一些产品盲目追求智能化,增加使用难度。如通过手机App或复杂语音指令控制的智能家居,学习成本高,紧急情况下可靠性存疑。有厂家考虑到网络延迟可能对老人造成伤害,其“助起沙发”仅通过简单离线语令或遥控器控制,未纳入复杂联网语音功能。
复杂如“科技迷宫”的设备功能,充满“数字荆棘”的使用界面,拉开了老年人与技术的距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真正的适老化不是做减法,而是在技术便利与老人认知之间搭建桥梁。”
迈向有温度的数字时代
在人口结构深刻变迁的背景下,我国适应老龄化的建设正迈向关爱与保护的系统提升,逐步进入人文内涵深化且与之并重的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5 - 2027年。试点将坚持“政府引导、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持续迭代”原则,重点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
新一代适老化产品正跳出单一功能局限,从场景洞察、技术融合和人文关怀等多维度突破,部分产品展现出解决核心痛点的潜力,让“科技赋能银发生活”逐渐成为现实。真正的适老化创新,不是把老年人当作弱势群体“区别对待”,而是让他们在数字世界保持自主选择的权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1 - 4月,适老化产品数量新增2.87万种,同比增长255.2%。截至4月底,适老化产品总量达21.6万种,涉及近1万家企业。在时代快速发展背后,与其说这些产品是“开倒车”,不如说是科技企业洞察老年群体需求后,用技术力量适应他们的探索。
当前许多适老化产品面临科技与老年人真实需求错位的核心挑战。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转变产品设计思维,从“为老年人设计”转向“与老年人一起设计”,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其生活场景、身体局限与心理感受。只有科技放下身段,适应并服务于人的本能与尊严,适老产品才能从“能用”走向“好用”,最终实现“想用”和“愿用”。
适老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技术狂飙的时代,我们要牢记:最好的技术,是让人感到自由、尊严与平等的技术;最先进的社会,是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的社会。技术的温度不在于其有多先进,而在于它如何细致入微地体察和尊重每一个体的需求,尤其是老年群体。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生娃喂奶,真能降低乳腺癌风险?10-29
- 美国饮食“蛋白质化”:一场全民...10-29
- AI全球“斗蛐蛐”:投资竞赛中的...10-29
- 适老化,一场集体自嗨?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