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暑假工
日期:2025-08-21 17:44:45 / 人气:2

每年夏天,暑假工成为学生群体临时就业的热门选择。过去,暑假工是学生与商家间的“双赢”模式:学生能赚零花钱、积累社会经验,还能避开家人唠叨;商家则以低成本满足暑期消费旺季的人力需求。
然而如今,这种平衡被打破,不招或避免招暑假工成了商家的集体默契。不少在校生和毕业生在社交媒体吐槽找暑假工难,甚至有人为获得机会冒充长期工。
难进的暑假工大门
学生找工不易
多位高考毕业生表示,抱着找点事做的心态开启暑期兼职。安徽的晓晓从6月下旬就以餐饮店为目标,线上线下找工,但过程艰难,有的店太远,有的不招暑假工。她最终获得瑞幸和库迪的面试机会,因瑞幸要求干满两个月,她选择了库迪,6月28日入职。库迪门店人员配置明确,除她这个暑假工,还有三名全职和一名长期兼职员工,所以她一周最多去两次。但找其他兼职也不容易,“一周就干个一两天,剩下的时间还想再找个兼职,但真的找不到了”。
小县城的关鹏高考结束一周后就开始找暑假工,问遍县城的奶茶店、水果店等,得到的回复不是招满就是不招暑假工。无奈之下,他选择更灵活的外卖兼职,每天下午4、5点开始接单,常忙到晚上12点多,收入不稳定,多时一天150元,少时20 - 30元。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热潮让外卖订单量激增,他曾5个小时赚120元。他打算做到开学前,“反正很自由,想跑就跑,不想跑就休息”。
阿豪找暑假工较顺利,他上半年在一文补机构补习,机构问他有无兼职意向,他正好有空就去。从7月起,他在该教培机构做兼职,机构招聘暑假工更倾向之前在此补习的学生,今年共招8个暑假工,6个是副班主任,2个是助教,其中多数是他一起补过文化课的同学。
学生伪装入职及风险
面对门店“不招暑假工”,部分学生为抓住机会隐瞒真实意图,以长期工身份入职。有的降低学历,有的谎称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有的称已毕业靠打工过渡,面对老板询问坚决否认。但商家加强了防范,要求查询学信网信息核实身份,还明确“没结婚的一律不招”规避短期用工风险。
即便冒充长期工入职,学生也会陷入新焦虑,担心身份暴露工资被扣、不知如何提离职等。小红书上这类求助帖子不少,字里行间满是职场新人的忐忑。被识破身份的学生往往面临直接损失,未达约定工作时长可能被扣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工资,有的被单方面降低时薪,有的直接被辞退,少数通情达理的老板按约定支付工资的情况不多见。
暑假工的“参差”
良好体验
晓晓在库迪工作,店长店员对她不错,没有压榨情况。虽管理严格,上班不能玩手机、要长时间站立,但开早和打烊流程学习四五天后熟练上手。她享受一个人干活放音乐唱歌的时光,计划做到月底,按每小时18元计算,暑期能拿一千多块钱。
阿豪在教培机构兼职轻松,日常工作围绕学生管理与学习辅助,如下点到、查考勤、督课堂、解疑惑等。因最后一节是背诵课,下班时间不固定,通常在晚上10点到11点,但每天总工作时长约6小时。暑期班针对艺考生,课程仅半个月,他8月3日结束兼职,半个月赚了2000元。
不良遭遇
可欣在水上乐园打工体验不佳。月薪2000元,合同写9小时工作时长,实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无加班费,还被老板压榨。有次下班时间到了,老板不让下班,让大家淋着暴雨继续工作、扫地,下班后还不关心他们,只强调卫生和工作细节。她认为老板压榨且冷血,每天拿70元工资干着250元的工作,还被安排无意义工作要求。在社交平台上,和她有相似遭遇的暑假工不少,被吐槽的问题集中在工作时长远超约定、被随意使唤、请假难、工作量比老员工繁重等。腰酸背痛、又困又乏是常态,有人兼职时被烫伤手,有人因长期重复劳作腰肌发炎。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暑假工果断离开,如可欣;有的选择忍到8月底,当作提前体验社会;还有人选择反击,如伊然。伊然在连锁店兼职,晚班7小时,既要搬货又要收银,常面临“扣钱与责骂”压力,非自身问题也会被责怪。她当场回怼后,对方收敛,但她坦言“不建议打暑假工”。
用人单位先不干了
对学生,暑假工“遇冷”意味着社会实践渠道收窄;对商家,拒绝暑假工是因不如人意的用工体验和权衡成本后的理性选择。
经营超市3年的张歌对暑假工有明显抵触情绪。去年6月,因店里缺人招了3个暑假工,却麻烦不断。小超市商品有效期查得严,培训时说了操作方法,实际操作时暑假工不按要求来,还得老员工返工。一名暑假工被辞退后还电话辱骂她,称自己工作认真且比别人做得多。暑假工不按约定时间离职的现象也很让张歌头疼,招工时说好开学时间、工作时长、工资和试用期,大部分干一个月就以各种理由离职。她理解暑假工想赚钱的想法,但觉得他们只考虑短期赚钱,不考虑商家培训投入和人力成本。
湖南经营零售店的雨菲7月也遭遇“放鸽子”。员工入职时不说自己是暑假工,做稳定了说只能做到7月底,工资福利按正式员工算。她店里本来不招暑假工,特殊情况才临时招工,培养新员工大半个月才能上手,完全上手要一个月,刚上手就走,培养无价值,还会打乱正常工作安排。她给暑假工和正式工工资相差几百元,暑假工工资在当地有竞争力,正式工工资4000元出头。她调整薪资结构,减掉暑假工绩效部分,避免正式工心理不平衡。
暑假工的信任危机
越来越多暑假工为获工作机会隐瞒身份,消耗了商家与求职学生间的信任,曾经双赢的市场陷入僵局。
商家认为暑假工责任心不足、工作稳定性差;学生群体抱怨薪资低、工作强度大,被当廉价劳动力压榨。这种双向指责使暑假工市场陷入僵局,商家不愿招,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
张歌去年暑期不愉快的招聘经历,让她今年只招了一名暑假工,还是正式员工的妹妹,她直言连刚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招,觉得他们觉得工作不体面,只临时找工作赚钱。雨菲表示若上手慢的长期工和能力强的短工同时选,会选长工,认为暑假工责任心差,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但学生对暑假工的需求未减,社交平台上大量学生为找不到暑假工焦虑,供需失衡加剧“冒充长期工”现象。
“暑假工”的尴尬局面本质是用人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学生追求灵活工作时间和自由雇佣关系,商家需要稳定可靠人力资源。表面看暑假工工资比正式工低,但商家实际运营中隐性成本(培训、管理和风险)往往远高于直接薪资支出。如一家茶饮店负责人称培训一名新员工至少负担5000元成本,暑假工培训后短期内离职,沉没成本会转化为经营损失。所以商家算清账后用人更谨慎,甚至“一刀切”拒绝暑假工。当网友指责商家不近人情时,也需思考让商家独自承担学生社会实践成本是否公允。
过去多数商家虽有培训成本等问题,仍会提供暑期机会,如今商家态度转变,既有信任崩塌因素,也受经济环境影响,平时生意不好做,商家要减少人员和支出。
化解这场信任危机需供需双方共同努力。商家要摆脱将暑假工视为“廉价劳动力”的思维,学生要以更专业态度对待工作机会。只有双方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暑假工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文中晓晓、关鹏、阿豪、可欣、伊然、张歌、雨菲均为化名。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lululemon 不酷了08-21
- 为啥很多人觉得自己被房地产套住...08-21
- 美股调整背后的双重冲击:政策鹰...08-21
- 被嫌弃的暑假工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