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7 个楼盘承诺 “房价跌了补差价”:市场调整期的营销探索
日期:2025-08-13 12:55:25 / 人气:16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关键时期,一线城市的动向始终备受关注。日前,广州市属国企珠实地产正式启动 “保价行动”,旗下 7 个主力楼盘承诺 “买贵补差价”,保价周期一直延续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这一举措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从市场数据来看,7 月广州房地产市场表现略显疲软。克而瑞数据显示,7 月广州一手住宅网签量环比下滑近 25%,降至 4787 套;二手住宅网签量环比下滑 9.39%,降至 8926 套。广州安居客的数据也显示,7 月广州总网签数量是 4784 套,环比下降 29.6%;网签总面积 519384.3 平方米,环比下降 35.8%。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珠实地产的 “保价行动” 无疑是为了提振购房者信心,刺激市场交易。
珠实地产此次参与 “保价行动” 的项目,覆盖了天河、荔湾、白云、增城四区的 7 个主力楼盘。具体而言,珠江天河都荟、珠江花城等红盘承诺,2025 年 8 月 8 日至 10 月 15 日认购的指定房源,若后续降价,可申请对应价差的同等价值补偿,最高金额为 20 万元物业管理费。值得注意的是,这实际上是此前促销活动的延续。早在今年 6 月,该企业就曾推出 “以旧换新最高减 10 万元” 的优惠,7 月升级为 “送 9 年物业费或 20 万元家电礼包”,如今则将优惠包装为保价概念。
然而,看似优惠力度不小的保价承诺,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多重限制。例如,天河都荟项目被排除在优惠之外,补偿仅限物业费等非现金形式,且需提供 “有效材料” 证明降价事实,具体细则由各案场掌握。这些限制条件也让不少人对保价承诺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
对于这一保价行为,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的解读。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指出:“保价行为本质上仍属于企业的营销策略。从过往案例来看,这种策略确实能产生一定效果,尤其是对刚需群体而言,保价行为至少提供了一道额外的保障,部分刚需购房者也可能因此被吸引。” 但他同时强调,开发商的保价行为仅能保障项目的销售价格,无法涵盖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波动。一旦购房者将房产再次出售,其价值将取决于二手房市场,因此项目的内在价值才是保价承诺兑现的关键。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认为,“保价” 策略相当于给购房者吃了一颗 “定心丸”,而且相比之前的零星项目保价,这次是多个楼盘联动保价。“这次的主要赔偿措施是补贴物业费,对开发商来说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不过,从推进的迫切性、宣传手段和参与项目来看,开发商的诚意还是很足的。对于深耕某一区域的央国企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事实上,近两年此类自发性保价行为愈发普遍。以广州为例,越秀地产曾在 2024 年 10 月和 2025 年 6 月两次推出 “保质、保价、保换” 政策,覆盖琶洲南 TOD 等核心项目;保利方面则通过加推等方式,试图传递价格企稳信号。类似现象在深圳市场同样存在,满京华・金硕华府、华润润曦府和润晖府等楼盘均出台过保价协议。
但需要警惕的是,保价承诺看似诱人,实际约束力却存疑。从法律层面看,多数保价协议仅作为宣传材料存在,未写入购房合同,开发商可随时以 “未盖章”“口头承诺无效” 等理由规避责任。若未写入购房合同,保价承诺则如同 “空中楼阁”,若未来房价真跌,业主可能索赔无门。
李宇嘉表示,随着市场进一步调整,购房者对房价转弱的预期可能增强,买房的决策周期明显拉长。下半年二手房挂牌量迅速攀升,价格明显回调,新房与二手房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市场迫切需要此类保价措施。然而,保价措施能否真正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当下,开发商的各种营销策略不断涌现,“保价行动” 只是其中之一。对于购房者而言,在面对这些优惠政策时,需要保持理性,仔细了解各项条款和限制,充分考虑项目的内在价值和自身的实际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而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说,如何在调整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市场的自我调节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今年暑期,海洋公园们走到生死边...08-18
- 真实世界中,“鲶鱼效应”并不存...08-18
- 可折叠手机在美国市场卖爆了,三...08-18
- HBM 之战:中国加速破墙,英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