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南京跑出一家2000亿巨头
日期:2025-09-17 16:08:16 / 人气:1

5天前,药捷安康-B还是一支港股上市刚刚两个多月的小透明,IPO后股价表现虽然不错,相比发行价涨了好几倍,但知名度只局限在创新药的圈子里。后缀带的B意思是Biotechnology,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18A,凡是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都得带上这个B。
5天后,也就是9月16日午间,药捷安康成为全市场的焦点,所有投资群都在问“药捷安康是谁”?原因过去的这5天里,药捷安康股价从9月10日开盘的70.7港元,9月16日盘中最高飙升至679.5港元,市值最高近2700亿港元。
这个市值是什么概念?大约是老牌创新药龙头,市值1200亿港元康方生物的2倍多、1600亿港元信达生物的1.6倍,甚至已经逼近百济神州3000亿的港股市值。并且迄今为止,药捷安康还是一家0营收,也就是没有产生过任何收入的公司。
药捷安康在600多港元的价格足足晃了多半天,截至本文第一次完稿,我都没有想到剧本会走成这样。9月16日下午2点09分,药捷安康股价从620港元开始跳水,并且一次比一次幅度大。根据走势我脑补了一下参与高位炒作的人的心理状态:
起初,人们只是以为这是个小调整,并没有在意;后来,跳水幅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股价在10多分钟内下跌了180多港元,这时他们有点慌了,但抄底的人也多了起来,股价还有些小幅反弹;但又是10多分钟过后,他们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14点40分开始,药捷安康一路下行,中间偶有反弹也没激起太大波澜,一小时后,股价就来到了当天的最低点,165港元,相比当天最高价跌去了75%,真真的“膝盖斩”。
截至9月16日港股收盘,药捷安康下跌53.73%,报192港元/股。市值从当天股价巅峰时的近2700亿港元,缩水至762亿港元。整数跌没了,留了个零头。相比近3个月前,13.15港元/股的发行价,按“盘中富贵”计算,近3个月市值增幅超过50倍,就算按昨天暴跌的收盘价计算,依然上涨约14.6倍。
为什么这家总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创新药公司,能成为港股近期最靓的仔?药捷安康大涨,背后有哪些机构可能获益?药石科技、药捷安康,为什么近期火热的创新药公司,不少都来自南京?在创新药上,南京做对了什么?
成立以来0营收
8月25日,药捷安康被纳入恒生指数,9月8日入选港股通标,这是在流动性层面,药捷安康股价上涨最直接的催化剂。南向资金的涌入与各种ETF的被动配置,让药捷安康的市值不断增加,进而再被纳入新的指数又带来更多ETF的被动买入,左脚踩右脚股价直接原地升天。
9月10日早间,药捷安康又发布了关于核心产品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公告,这下除了流动性因素的支撑外,基本面也有了最直接的催化,也对应着药捷安康股价最“躁动”的这5天。
药捷安康公告显示,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默示许可。
据《中国乳腺癌防治现状报告(2024)》数据,HR+/HER2-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亚型的60%-70%,尽管内分泌治疗是这类患者的一线方案,但约30%-50%的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耐药,后续治疗选择有限。
这正是替恩戈替尼的强大之处,作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独特的三通路抑制机制,恰好针对耐药性产生的关键靶点。此前在胆管癌、前列腺癌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对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超过40%,这让市场对其在乳腺癌领域的潜力产生高预期。
创新药的估值逻辑就是管线贴现,一款有潜力药物足以支撑起千亿市值的想象空间。替恩戈替尼的多靶点设计避开了现有药物的耐药痛点,且已在多个癌种中看到积极数据,这次乳腺癌Ⅱ期临床获批,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不过Ⅱ期临床,创新药从Ⅱ期临床到上市的成功率不足30%,距离商业化仍有较长距离。根据药捷安康招股书披露,替恩戈替尼目前在国内处于4项Ⅱ期临床、1项Ⅰb期临床阶段,最快的胆管癌适应症预计2026年才能提交上市申请。
除此以外,药捷安康也踩中了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估值修复风口。大额BD交易频现,以及国内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让一众创新药公司迎来基本面改善预期叠加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股价或许由于流动性博弈提前反映了预期,后续还要看管线数据能否兑现。
值得注意的是,药捷安康成立以来营收为0,还没有一款产品成功商业化,但这在创新药公司中不算新鲜。不过公司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23亿元,同比扩大18%;研发开支9843万元,同比增长25%,主要用于替恩戈替尼等3款核心药物的临床试验;截至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49亿元,按照当前研发投入速度,能支撑约2年的研发开支。
这意味着,若不能在未来1-2年内推动药物上市或获得新融资,药捷安康将面临资金链压力。但在股价上涨之后,这些都不再是问题,增发配股也好,股权质押也罢,总之药捷安康以后牌多得很。
60后南大海归博士“做精不做多”
药捷安康的创始人是吴永谦,60后,南大化学系师从有机化学家胡宏纹院士,后赴美读博,研究方向为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优化与活性筛选,毕业后在惠氏、雅培等跨国药企担任研究员,参与过多款上市药物的化学合成工艺开发,其中还包括全球年销售额曾超100亿美元,治疗高血压的神药缬沙坦。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药物研发全流程,加上国际化的研发视野,成就了吴永谦的创业故事,这也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典型创业路径。
2011年,在海外工作15年后,吴永谦选择归国,加入四环医药旗下子公司轩竹生物,担任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当时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初期,轩竹生物作为四环医药的创新药平台,亟需国际化人才引领研发。
正是在那时,吴永谦搭建了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平台,这在当时国内药企中可不常见。而且,吴永谦注重临床需求导向,比如针对肿瘤耐药问题,很早就提出了多靶点抑制剂的研发思路。这后来也成为药捷安康的核心技术方向。
2016年,吴永谦收购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的股权,成为公司董事长,正式开启创业之路。当时药捷安康成立仅2年,与南京本土另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药石科技渊源深厚。
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药石科技创始人杨民民、时任药石科技董事吴希罕共同出资设立。药石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药物分子砌块供应商,核心业务是为创新药企提供从分子设计到临床试验的化学合成服务,而药捷安康最初的定位,是药石科技技术转化的试验平台——即利用药石科技的分子砌块技术,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14-2016年,药石科技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分子砌块,对创新药研发的投入有限,这给了吴永谦机会。收购完成后,他迅速对药捷安康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搭建自己的核心研发团队,另一方面,明确了聚焦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的研发方向,放弃了原有的抗感染药物管线,将资源集中在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这个细分领域。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虽然资源有限,只能集中力量做少数几个靶点,但只要确保每个管线都有差异化优势,竞争力依然不小。因此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管线全面开花的龙头药企不同,药捷安康也采取了少而精的差异化策略。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共有8款在研药物,其中3款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是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YJAK-01、以及治疗尿路上皮癌的YFGFR-02,另有5款处于临床前阶段,所有管线均聚焦于小分子创新药,且以多靶点抑制剂为核心技术特色。
南京,南京
创新药要持续烧钱搞研发,自然离不开资本持续输血。像百济神州,成立十年后,2025年中报才实现首次盈利,而仅仅在最近4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就超过470亿元。而根据2024年报来看,A股科创板药企平均研发费用超过3.5亿元。
药捷安康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到IPO一共经历了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7亿元。除了药石科技外,包括南京紫金、江北基金、恩然瑞光及南京其瑞佑康、江北资产管理、泰兴启辰及江苏中德等南京乃至江苏的机构给了不少支持。
来源:药捷安康招股书
近年来南京和江北新区在创新药行业下了不少功夫,熬过了2025年以前的行业低谷期,现在逐渐迎来收获的时刻。除了药捷安康在外,南京维立志博生物也于今年7月份成功登陆港股。
跟药捷安康一样,维立志博上市前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正心谷资本、南京江北高新基金等。除此以外,先声药业的一类新药恩泽舒,成为我国首个取得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适应证的靶向药,征祥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济可舒,为流感治疗带来新选择。这些都是南京的上市药企。
药捷安康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又是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自2000年以来,包括药捷安康、维立志博在内,已经有7家公司成功IPO,药捷安康、药石科技这一对有渊源的公司,更是先后搅动起今年的创新药市场。
可以确定的是,今后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南京以及江北新区药企走向资本市场。这当然与其此前持续的投入与积累有关,不过这更是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大势,拐点早已确认。前几天外媒报道,彼得蒂尔等人正在游说特朗普政府,限制进口和购买中国创新药。这则消息引起资本市场巨震,中国创新药公司集体重挫,但后来大家逐渐“转过弯来”了:一方面中国马上拿出了支持自家创新药企业,另一方面白宫发言人也表示“并未积极考虑该草案”。况且病人有需求,跨国药企有需求,这是现实情况,摆摆姿态或许可以,但最终生意还是得做。"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新加坡前首富的中国压力:迈瑞医...09-17
- 游戏,正成为一种新文化09-17
- AI 芯片功耗破千 W!碳化硅成救...09-17
- TikTok:有国家撑腰真好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