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有国家撑腰真好
日期:2025-09-17 16:09:55 / 人气:4
风云突变:TikTok在西班牙迎来转机
美国国会通过的“不卖就禁”法案,如同给TikTok戴上了紧箍咒,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且持久的讨论。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局势的逆转竟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现。
9月15日晚间,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表示,中美双方已就合作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初步共识,还同意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在会后发布会上,李成钢称双方团队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此前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就TikTok等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沟通。
美方放弃了强令出售的要求,中方同意“算法授权 + 数据委托运营”的创新方案。在这场持续48小时的紧张谈判中,TikTok背后不仅是一家市值千亿的企业,更有崛起中的超级大国为其合法权益保驾护航。李成钢强调,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会牺牲原则和企业利益来换取协议,中方将依法进行技术出口审批,支持企业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平等商业谈判。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京涛补充,中美双方同意通过“委托运营”管理TikTok美国用户数据,通过授权使用算法等知识产权解决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将依法审批相关技术出口和授权。这背后,实则是中美两国在数字时代规则制定权的激烈较量。
当中方代表明确表态“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和企业利益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时,世界清晰地看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已迈入新时代,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国家力量全程护航的自信与自强。
千亿帝国的崛起之路
核心算法:征服全球的利器
TikTok的崛起,根源在于字节跳动那套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算法推荐机制。与传统社交平台依赖用户社交关系链分发内容不同,TikTok的算法宛如一位不知疲倦且极其敏锐的“数字读心术士”。它摒弃了“关注”模式的路径依赖,专注于内容与用户兴趣的即时、高效匹配。
通过深度学习用户的每一个细微行为,如停留时长、点赞、评论,甚至滑动的速度,算法能在极短时间内为用户构建一个高度成瘾的个性化“信息茧房”,也就是“快乐星球”。“内容找人”而非“人找内容”的逻辑,彻底重构了全球内容分发的底层规则,让无数无名创作者有了被看见的平等机会,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形成了爆炸式的网络效应。
全球与本土的平衡:独特的运营策略
仅靠技术优势,TikTok还不足以征服全球市场。其成功的另一大支柱在于实现了“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运营”的完美平衡。字节跳动没有像其他科技巨头那样,简单地将中国成功的产品直接照搬到海外,而是打造了全球统一的技术中台与产品框架,保证了核心算法体验和产品迭代效率。
在内容运营、市场推广和商业化策略上,它给予各地团队极大的自主权。在美国,它迅速吸纳本土网红和流行文化;在日本,内容风格贴合当地审美与礼仪规范;在东南亚,与当地电商生态深度融合。以“一个系统,多种面孔”的战略,TikTok既享受了规模效应带来的技术红利,又能像本地公司一样灵活接地气,快速响应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文化差异,这是许多全球化折戟的前辈们未能做到的。
短视频风口:引领时代潮流
TikTok敏锐地捕捉并引领了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在信息爆炸、用户注意力极度碎片化的今天,短视频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极高的信息密度和极低的消费门槛,完美契合了现代人的媒介消费习惯。它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所有优势,既是娱乐工具,也是社交语言,更是学习平台和商业基础设施。TikTok不仅仅是一个App,更是一个集娱乐、社交、电商、教育于一体的数字生态入口,构建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奠定了千亿帝国的基石。
深陷地缘政治漩涡
数据主权:敏感的政治问题
TikTok全球征程中遇到的最大“坑”,就是“数据主权”问题。在国外复杂的环境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政治化。在传统全球化时代,商品、资本和信息的跨境流动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在数字时代,数据这一“新时代石油”的核心资产,其流动极易触及国家安全的敏感神经。数以亿计用户的社交行为、地理位置、人脸信息、兴趣偏好,这些数据经过聚合分析,能够描绘出一个国家社会民生的精准图谱,甚至潜在影响公众舆论和选举走向。
因此,用户数据能否跨境流动、存储在何处、被谁掌控,不再是简单的商业规则问题,而是上升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议题。美国对TikTok的担忧,本质上是对“数字边界”的恐慌,担心公民数据落入他国政府掌控,尽管TikTok一再否认,但这种不信任感构成了双方博弈的根本性冲突。
算法控制权:致命的担忧
比数据本身更让美国寝食难安的,是TikTok背后强大的算法控制权。如果说数据是石油,那么算法就是炼油厂和发动机,是决定“给用户看什么”的大脑。这套能够轻易塑造流行文化、引爆全球话题的推荐机制,其控制权如果掌握在一家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公司手中,在美国的战略家看来,风险是致命的。他们担忧的不仅是数据泄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算法可以通过精准的内容推送,无形中塑造叙事、设置议程、放大或压制某些声音,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软性”权力。哪一个国家掌握了全球主流平台的算法,就相当于掌握了全球信息流动的“水龙头”。
美方“不卖就禁”法案的核心诉求,不只是要求数据留在美国,而是要求字节跳动彻底剥离对TikTok美国业务的控制,尤其是切断与算法的一切联系,实现所谓的“合格剥离”。这背后是以己度人的霸权、威权主义作祟。
数字主权:规则拉扯的困境
平台治理权与数字主权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一个拥有十亿级用户的超级平台,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社会,谁制定了这个社会的规则(社区准则、审核标准、推荐规则),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文化话语权和治理权,这与主权国家在其领土内管理信息的权力形成了潜在的冲突。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主张对境内数据活动和网络空间的管辖权;而美国则试图通过长臂管辖,将其法律影响力延伸至境内的外国应用。TikTok站在了两套数字主权主张的交汇点上,承受着来自两个大国的规则拉扯,其最终命运将成为决定未来互联网是走向分裂还是保持开放的重要参照。
有国家撑腰的底气
TikTok能够在与美国政府的激烈博弈中坚持至今,并最终赢得一份体面的框架协议,依靠的并非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实力或法律团队。在这场不对等的较量背后,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国家力量。有了强大的“国家队”撑腰,TikTok才有底气正面硬接美国多次的所谓“听证”。
中国手中最有力的“王牌”,是2020年悄然修订并出台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这份技术清单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即TikTok赖以征服全球的核心算法,列入了限制出口的范畴。博弈格局就此彻底改变,这意味着即使字节跳动想卖,也无法随意将包含核心算法知识产权的TikTok美国业务打包出售。这犹如一道“数字长城”,守住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主权,迫使美方从最初的“强制剥离”转向谈判寻求“委托运营”和“算法授权”的折中方案。
算法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工具,而是驱动数字经济运行的核心引擎,是塑造文化传播、影响社会认知的关键力量。允许这样的技术不受控制地流向海外,无异于自废武功。我国的这一立场,体现了技术主权意识的觉醒。一个国家不仅要追求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更要确保对自身核心技术的掌控权、主导权和受益权,避免重蹈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受制于人的覆辙。
这种觉醒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科技格局,各国纷纷效仿,加强对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和本土保护,全球科技体系呈现出从“全球化”走向“板块化”的趋势。我国强势介入,也代表了中国经济战略的转型方向。过去,中国更多作为“世界工厂”,依靠成本和规模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如今,中国正奋力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要成为“科技强国”和“品牌强国”。保护像TikTok这样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巨头,就是在保护中国在经济转型中最宝贵的火种——高端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全球品牌。
在此背景下,中美之间的TikTok博弈升级为国家力量主导的“对等谈判”。中国企业不再孤立地应对外国政治压力,而是可以依托中美经贸磋商等国家级对话机制,将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议题,从而获得强大的博弈能力和回旋空间。“国家队”的出场,既是为TikTok撑腰,也是为国内企业树立榜样、提出更高要求。
TikTok未来的三种可能
TikTok的未来走向,已成为观测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数字治理格局的重要风向标。基于马德里达成的框架共识,其未来发展面临多种可能性,大致可勾勒出三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理想模式:委托运营的成功范例
最理想的局面是“委托运营模式”顺利落地并有效运转。在这一情景下,TikTok美国业务将找到一个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美国政府、国会、字节跳动乃至用户,都能接受的第三方托管机构,全面接手数据安全与内容审核运营。所有美国用户数据将被彻底封存在本土,接受最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从而打消美方的安全疑虑。而字节跳动通过一份长期的、受法律保护的授权协议,继续为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并收取丰厚的技术授权费。这将形成“中美科技共治”的典范,美方掌控数据的“领土主权”,中方保住技术的“知识产权”。TikTok得以在美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和创新,甚至因解决合规性难题而轻装上阵,开拓更广泛的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这个结果向世界证明,即使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两个科技超级大国仍能通过制度创新,在博弈中找到合作共生的空间,为全球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保留希望。
最可能情况:有限合作的漫长博弈
然而,最大的可能性或许是介于理想与失败之间的“持续博弈中的有限合作”。马德里共识只是一个框架,真正艰难的是细节的磋商与落地。第三方托管机构的人选能否让双方满意?算法授权的具体条款,如迭代更新权限、黑箱审计问题等如何设定?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数年里双方不断拉锯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TikTok在美业务可能会面临各种限制,例如在某些敏感领域的广告投放受到约束,或被要求进行更多的本地化技术改造。它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无所顾忌地增长,但也能在监管的夹缝中维持基本运营和可观的用户规模。这种情景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婚约”,双方因共同利益(美国用户需要TikTok,字节跳动需要美国市场)而被迫绑定在一起,但又充满不信任和不断的争吵。TikTok将长期生存在“限制性生存”的环境下,虽不至于死亡,但也难言真正畅快地发展。
最坏结局:全面退出与互联网分裂
当然,最坏的情况是框架下所有谈判彻底破裂,导致TikTok全面退出美国市场。触发点可能是双方在关键细节上无法达成一致,或是美国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剧烈变动,强硬派势力占据上风,坚决否决任何形式的算法授权方案,坚持必须“完全剥离”。
一旦“不卖就禁”的大锤最终落下,字节跳动宁愿关闭业务也不会交出核心算法,TikTok将从美国的应用商店中消失。这样的结果损失巨大,美国1.7亿用户和数百万创作者、商家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娱乐和商业平台;字节跳动将失去其最大单一海外市场的绝大部分收入;全球投资者将对科技行业的跨国投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其最深远、最可怕的影响在于,它将标志着全球互联网正式分裂成两个并行、却难以互通的技术体系和数字生态,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国家将被迫选边站队,数字领域的“铁幕”可能缓缓落下。TikTok的消亡将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时代结束的象征,预示着全球化互联网理想的彻底幻灭,所有人都将在这个破碎的新世界里承受代价。
TikTok的消长,马德里共识只是第一张牌,真正的牌局,才刚刚开始。
作者:杏鑫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新加坡前首富的中国压力:迈瑞医...09-17
- 游戏,正成为一种新文化09-17
- AI 芯片功耗破千 W!碳化硅成救...09-17
- TikTok:有国家撑腰真好09-17